您的位置:首页 >栏目首页 > 商业 >

这个展览为何如此火爆 ?

一个面积不大的临时展览

在短短40天时间里

预约天天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满承载量不断冲击上限

成为今年暑假

杭州乃至浙江最热门的文化现象

这个展览是

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

“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大展

西子湖畔的丝路明珠

中国丝绸博物馆“文明大观”展览评析

魏祝挺(浙江省博物馆)

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丝绸之路周的主题展览——“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大展(下文简称“文明大观”展),将于明天(8月22日)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下文简称国丝馆)落下帷幕。

时逢暑假,国丝馆人流如织,盛况空前。在开幕到闭展的四十天里,国丝馆通过延长闭馆时间,增加预约号等方法应对如潮的观众,但由于观众热情居高不下,预约几乎每天全满(每日预约数为4000),周末更是一票难求,承载量不断冲击上限。

短短40天的展览,观众人数已经突破22万人次,长期占据热搜展览榜单第一位,使得“文明大观”展成为今年暑假杭州乃至浙江热门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一个面积不大周期不长的临时展览会这么火爆?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满足观众文化需求

2023年以来,文化旅游产业强势复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持续升温,在很多地方,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成为游客和观众的首选打卡地。在中国众多的文化遗产中,丝绸之路和敦煌无疑是其中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

暑期里,天南海北的游客汇集西北边陲的敦煌,就是想一睹莫高窟的艺术魅力。而暂时无法远行的市民观众,同样迫切寻求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享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丝绸之路和敦煌的主题展在今年暑假适时出现在了杭州,准确满足了本地观众旺盛的文化需求,也就成为了最热门的现象级展览。

深耕丝绸之路展

作为一家丝绸专题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如何发挥丝绸特色,讲好丝路故事,彰显博物馆的力量,一直是中国丝绸博物馆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多年来,国丝馆持续深耕丝路主题,利用自身藏品优势,与海内外知名博物馆和国际机构合作,连续八年举办“丝绸之路周”主题展览,相继策划了“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上的吐谷浑”等原创展览,广受好评。

本次“文明大观”展,策展人团队来自国丝馆、浙江省博、浙江大学、敦煌研究院、敦煌博物馆、甘肃省博等多家机构,各取所长,发挥团队优势,成为国丝馆多年来深耕丝绸之路展的集大成之作。

文物等级高

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79件/组,一级文物多达30余件/组。展品除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藏以外,还包括了敦煌研究院、敦煌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以及浙江省博物馆、萧山博物馆、临平博物馆、上虞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的藏品。展品包含众多国宝级文物,多数文物都是首次在杭州乃至浙江展出。

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79件/组,一级文物多达30余件/组。展品除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藏以外,还包括了敦煌研究院、敦煌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以及浙江省博物馆、萧山博物馆、临平博物馆、上虞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的藏品。展品包含众多国宝级文物,多数文物都是首次在杭州乃至浙江展出。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凉高善穆石塔是甘肃省博物馆一级文物,平时很少展出,有观众感叹“去了两次甘肃省博都没见到,终于在这儿偶遇了”。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大量敦煌藏经洞经卷,已经十余年未曾展出,不少敦煌学、文字学的专家学者也慕名前来观看。

这些千年前的文物,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族交往交流的见证,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体现。也正是这些高等级文物的展出,因其知名度和稀缺性,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新型展示手段

提起敦煌,观众往往会想起的是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本次展览突破了以往敦煌壁画艺术的局限,利用各种新型展示手段,将历史、文物、艺术巧妙融合,展示了敦煌作为文明都会的繁荣景象。展览设计巧妙,展览制作了沙漠、关城、丝路商旅、敦煌生活、官员出行等多种场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丝路古道之中。展览图版中,大量出现了敦煌壁画中的生产生活景象,配合文物展示,展示方式生动。展厅中甚至将莫高窟壁画中的青绿山水,以数字化形式放大展示,展示了唐代青绿山水的独特魅力。

莫高窟永远是敦煌最吸引人的一部分。本次展览以原大临摹的方式,真实复原了莫高窟第285窟的全部细节。该窟是莫高窟数一数二的特窟,即使亲身前往莫高窟也难得一见。通过复原这座1500年前的中国“万神殿”,观众身临其境领略了敦煌艺术的神奇魅力。

讲好浙江故事

作为浙江本地的特展,本次展览还特设了“敦煌与浙江的千年之缘”单元。古丝绸之路的开通起,会稽人郑吉就担任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时有商人僧侣交通往来。

展览中展出的多件与浙江有关的敦煌汉简,以及汉晋时期浙江越窑烧造的胡人造型青瓷器,反映了丝路交通的繁盛。汉代以来浙江的文化艺术,深受敦煌为代表的的丝绸之路影响,而五代宋元以后,浙江地区兴盛的文化、科技和艺术,又反向传播至敦煌等丝路沿线,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20世纪以来,以叶昌炽、王国维、罗振玉、陈季侃、常书鸿、樊锦诗为首,为数众多的浙江人为守护和研究敦煌,世代奉献。本单元特别展出了浙江乡贤保存的敦煌藏经洞文书,以及杭州人常书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的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图和多件油画作品。

常书鸿先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此开创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他捐赠故乡的这批作品,见证了敦煌研究院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

展厅中无处不在的浙江元素,令本地观众对三千公里之外的敦煌,不再陌生,倍感亲切。而常书鸿、樊锦诗等灿若星辰的名字,更是激励观展的浙江青年学子,奋发向上,志在四方。

展览配套服务

本次“文明大观”展,文物内涵丰富,专业性强,单纯靠图版和说明牌,不能满足大部分观众的需求。

国丝馆特别安排策展团队和专家,每周七天各有专场导览,分别讲解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的擅长部分。在每天剩余的时间段里,国丝馆则组织20人的志愿者团队,循环讲解。

展览期间,国丝馆还组织敦煌学相关专家,每周举办高水平的专业讲座,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

正是因为找准了本地观众的高水平文化需求,通过多年深耕丝绸之路文物展的经验积累,使用多种新型的展示手段,展出大量高等级文物,安排多种展览配套服务,特别是在展览中大量突出了浙江元素,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本次“文明大观”中,交出了一份异常优异的答卷。三千公里之外的丝路明珠,在西子湖畔熠熠生辉。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这个展览为何如此火爆 ?
东部战区空军某旅组织夜间海上搜救训练
宋书玉:中国白酒以香型划分的时代已经结束
手脚颤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吗
8月18日伦敦LME锌锭夜盘行情
蓝帆医疗:公司不涉及有关普通、医用射...